我姓闵 发表于 2022-3-6 12:24:33

抗癌常见误区-化疗到底能不能做,会不会缩短生存期

在治疗过程中,遇到太多的家属,一旦听说用不了靶向药,要使用放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以及免疫治疗,就觉得希望不大,而且极其抵触化疗,千方百计想避免化疗,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和家属认为做了化疗反而会缩短生存期,宁愿尝试中药或者盲试靶向,也绝不化疗。

无论这种偏见是如何形成,我都想说化疗作为目前癌症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绝不是大众想象中那么可怕,反倒是有些居心叵测的网络导师和中药贩子总是不遗余力的宣扬化疗的危害,主张抵触化疗,如此才能方便他们推销产品。

那么,化疗真的那么不堪吗,化疗到底能不能延长病人的生命呢?

问题一:化疗副作用很大,病人根本扛不住         

对于很多抗癌新人来说,甚至不知道化疗只是一个统称,实际化疗药物种类很多,如培美曲塞、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伊立替康以及卡铂、顺铂等等,不同的癌种需要使用不同的化疗药物,不同化疗药物的副作用类型和发生率也有所不同。

07年发表的一项III期研究将培美曲塞+顺铂(PC方案)与当时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方案吉西他滨+顺铂(GC方案)做了对比,研究纳入的对象主要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表明两组整体生存率及有效率差异不明显,但是细分癌种后,腺癌病人使用PC方案后生存率显著由于GC方案组;


重要的是在毒副作用方面,PC方案体现出了更大的优势,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3/4级较为严重的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GC组,虽然3/4级恶心呕吐反应高于GC组,但整体发生率也仅为7%,另外有2%概率发生纳差;



这个结果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不同的化疗方案的副作用发生率是有区别的,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实在不断优化的,在不断寻找疗效忧、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案。

不仅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会有不同选择,其他癌种在选择化疗方案时,同样也会将副作用发生率考虑在内,会统计相关副作用发生概率,比如乳腺癌的化疗方案:



摘自《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0版》

化疗从问世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各类癌种的诊疗指南也在不断的完善和修改,一线治疗方案中的化疗方案也在不断的调整,以求找到疗效与副作用兼具的方案。

期望是美好的,现实也要面对,副作用发生始终存在概率,即便选择副作用发生率较低的方案,也只用实际使用之后才知道会不会发生副作用、副作用严重程度如何。



问题二:靶向药都是口服的,比化疗方便            

我在群里一再强调过,不同的癌种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或者药物是不同的,不要囫囵吞枣,以偏概全,有很多幸运的肺癌病友用上了靶向药,因此无论遇见什么癌种的病友都建议别人做基因检测、吃靶向药,可以不用化疗了。这些病友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事与愿违,并不是所有癌种都有靶向药、都需要基因检测,还有些癌种即便有靶向药物,也并不都是口服的。

我之前写过关于肠癌靶向治疗相关的内容,这里不在重复(需要的病友可以自行查看——),看过的病友应该了解肠癌最常用的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即爱必妥),是需要与FOLFOX等化疗方案联合使用的,很少推荐单独使用;乳腺癌最常用的靶向药——曲妥珠单抗(即赫赛汀),同样是输液给药,不能口服,大多数时候都需要联合紫衫以及其他化疗药物一起使用,少数情况下才单独应用。



另外,可以口服的药物也并不全都是靶向药,比如替吉奥、长春瑞滨等化疗药物都有口服剂型,还有诸如安罗替尼、阿帕替尼、索拉非尼、乐伐替尼、卡博替尼等等抗血管生成药也是口服的,这些与通常所说的如EGFR-TKI类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阿来替尼等也不是一回事。



问题三:靶向药没有副作用                  

这应该是对靶向药物误解最深的地方,也是网络药贩推销时惯用的话术,利用大众对于化疗的恐惧心理,夸大化疗的危害,宣扬靶向药无毒副作用、不伤人,无论病人是否适合,都劝人不要化疗,盲试靶向。

那么靶向药真的一点副作用都没有吗?其实所有靶向药的说明书上都明明白白写着不良反应的介绍,以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EGFR突变的靶向药,吉非替尼(易瑞沙)和奥希替尼(泰瑞沙)为例。

以下内容摘自吉非替尼说明书:

各身体系统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以降序排列,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定义:十分常见:≥10%,常见≥1%且小于等于10%;偶见:≥0.1%且<1%;罕见:≥0.01%且≤0.1%;十分罕见:<0.01%
以下内容摘自奥希替尼说明书:


可以看到,靶向药并非网上所传的毫无副作用,只是副作用类型与化疗不同,较少出现明显呕吐、白细胞减少等现象,主要以腹泻、皮疹等形式出现,由于这些副作用不影响病人进食,且电影电视中很少有这方面内容,使得某些病友误解靶向药没有副作用,但实际上,我也经常遇见吃靶向药后一天3-5次的频繁腹泻,或者皮疹、瘙痒、溃烂乃至全身都出现的。所幸,无论是化疗导致的呕吐、或者是靶向药导致的皮疹、腹泻等,现在都有专门的应对方案,可以缓解这些副作用。


关于药物的副作用,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对于化疗的副作用,大众几乎是深恶痛绝、避之不及,都希望一点反应都没有;而对于靶向药产生的副作用,却往往被当做起效的标志,甚至有病友问我是不是腹泻越严重、皮疹面积越大,就是效果越好,这种差异对待源于对治疗的认识不够。事实上,现在也没有什么证据表明药物副作用大小和治疗是否起效有关,所以,若听从网络导师建议盲试靶向药的时候,一定以CT复查结果为准,不要以有没有出现腹泻、皮疹之类的副作用评估有没有效,避免耽误治疗。



误解四:只有靶向药才能救命

网上某些所谓民间大神或者抗癌导师对于抗癌新人,尤其是肺癌的,就争先恐后地抨击化疗伤人、没用,宣传只有靶向药才能治病,即便基因检测无靶向突变,也一定要盲试靶向药,绝对不能化疗,一旦化疗就是慢性自杀,就是缩短寿命,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先看肠癌中靶向药物与常规化疗方案对比:



这是两项二线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肠癌的临床研究,可以看到当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后,有效率及OS都优于单独使用伊立替康或者单独使用西妥昔单抗,因此以后的研究和临床实际使用中,基本都是西妥昔单抗+化疗,较少单独使用。

再看看靶向药最多的非小细胞肺癌:

2013年WCLC大会上发表了CTONG0806研究的结果,该研究纳入二线治疗的EGFR无突变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比了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的疗效。



研究共纳入161例患者,有157例患者可供评估,可以看到虽然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的ORR(13.2% vs 13.6%)及DCR(60.5% vs 29.6%)相近,但培美曲塞治疗的PFS(4.8个月)以及OS(12.4个月)明显优于吉非替尼,简单来说,对于明确没有EGFR突变的患者来说,盲试易瑞沙的效果差于接受培美曲塞治疗。



同样发表于2013年《柳叶刀》杂志上的TAILOR研究对比了多西他赛与厄洛替尼二线治疗EGFR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结果表明:多西他赛组PFS为2.9个月,厄洛替尼组PFS为2.4个月,而多西他赛组OS为8.6个月,厄洛替尼组仅为5.4个月。



TAILOR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EGFR没有突变的患者,强行使用靶向药效果并不如接受多西他赛化疗,甚至总生存期更短。



当然,对于EGFR基因阳性的病人来说,使用对应靶向药的获益还是很明显的,著名的IPASS研究在EGFR-TKI治疗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但对比了吉非替尼与紫杉醇+卡铂在非小肺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还区分了EGFR阳性以及阴性人群的疗效,明确了携带EGFR突变的患者使用吉非替尼无论是有效率(71.2% vs 47.3%),或是PFS(9.5个月 vs 6.3个月)都明显优于化疗组。



AURA3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一代EGFR-TKI药物进展后,对于继发出现EGFR t790m突变的人群优先使用三代EGFR-TKI药物奥希替尼,其有效率及PFS均优于化疗组。

可以看到对于无靶向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化疗并没有缩短生存期,而在肠癌、乳腺癌治疗中,还需要靶向+化疗联合来提升病人的生存期。



总结                        

大众对于化疗的偏见根深蒂固,有不少病友宁愿只吃中药,也不肯接受正规化疗,有些很遗憾,几个月之后发现中药控制不住,病情也进展了,这时候就算想化疗,身体也不允许了,空留遗憾。

通过上述4个问题,我想告诉大家的是:1、化疗方案的选择很多,并非每一种副作用都很大,而且到底有没有副作用,也是概率问题,只有实际用了之后才知道,即便是吃靶向药,也是有可能发生严重副作用的;2、化疗并不是某些人口中缩短寿命的毒药,对于基因检测无突变的病人,强行盲试靶向药还不如化疗效果好。

不会起名 发表于 2023-2-14 22:00:05

学习了!感谢分享https://majia.yuaigongwu.com/public/emotion/face_076.p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癌常见误区-化疗到底能不能做,会不会缩短生存期